饮水讲堂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有关资料显示:成年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体重的50%-60%。血液含水90%以上,心、肝、肺、肾含水70%以上,即使是硬骨头也含20%的水,人体需要的5-20%的微量元素也是从水中获得。人缺水5%会影响健康,缺水15%就会危及生命。地震灾害幸存者和科学研究表明:只喝水,不吃饭,人可以存活20天以上,如果几天不喝水就会死亡。水能够构成组织,运送营养和废物,促进消化,调节体温,滋润皮肤,消除疲劳。因此,美国哈佛大学把水排在人类营养结构的第一位。
那么怎么喝水才更健康呢?
- 1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口渴感决定饮水量。通常一个人一天要喝6-8杯,大约1200-2000ml的水。
- 2 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和呕吐等失水较多的情况下,建议定时、多次、适当补充淡盐水。
- 3 运动及恢复期所需补充的水分与正常情况有所不同:
- 大量出汗需要补水,要据出汗多少决定补水量,一般每小时不要超过800ml。
- 夏季参加时间超过1小时的运动前30分钟,可先补充250-500ml的水。
- 运动中大量出汗时,可以每20分钟补充100-200ml的水。
- 运动后应足量补水,一般为出汗量的一倍半。
- 饮用8-12℃的水会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 长时间耐力运动应补充含有葡萄糖聚合物和电解质的等渗透压运动饮料。
- 运动后饮用含适量糖分的运动饮料,可以帮助电解质充分被细胞所吸收,并能于最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体力。
喝水切忌渴了再喝,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尿液的颜色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一般来说,人的尿液为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浅,则可能是水喝得过多,如果颜色偏深,则表示需要多补充一些水了。
喝水看似小事但实际上并不是小事,因为它关系到您的健康。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做到健康饮水,科学饮水。
饮用水的酸、碱性在化学上以ph值表示,ph=7为中性,ph<7为酸性,ph>7为碱性。符合标准的水都可放心饮用,不存在喝碱性水还是喝酸性水好的问题。以偏酸还是偏碱性来划分水质好坏并不科学,而应以是否符合水质标准、水中杂质及其受污染情况来决定水质好坏。
- 1水质标准中ph值指标
- 我国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5-8.5;gb17324瓶装饮用纯净水:ph5.0-7.0。这些指标和发达国家一致。
- 2水是喝到胃里的,胃的环境是酸性的,ph为2-3
- 胃液作用:杀菌,帮助消化。
- 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不管你喝什么水,喝到胃里后,ph值都会改变为酸性。
- 3食物自身的“酸碱性”和它的“致酸碱性”(吃下经消化吸收后在人体内新陈代谢形成)是两回事,有时甚至相反
- 大多肉类食品(猪、牛、鸡、鸭、鱼、虾、蟹等动物肉)和谷类食品(大米、面粉、花生等)为“致酸性”食物。
- 大多数蔬菜(如青菜、萝卜、洋葱、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橘子、草莓等)、菌类(蘑菇等)藻类等为“致碱性”食物。
- 水是既不致酸、也不致碱的食物。
- 鸡蛋的蛋黄是致酸性的,而蛋白是致碱性的食物。
- 多数蔬菜、水果等是酸性的,但又是“致碱性”食物。
因此,吃“致碱性”食物和喝碱性水完全是两回事。所谓“只有喝碱性水好,喝弱酸性水有害”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误导宣传。饮用水只要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不管呈弱酸还是弱碱性,都可放心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