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蒙牛唐山拒收奶事件”因双方和解而告一段落,但其与牧场之间的关系越发敏感。2016年1月12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自上个月开始,蒙牛向位于广东清远的牧场提出了提前收回投资的要求,由原来的20年提前到12年收回。这个牧场由蒙牛乳业投资建成,但牧场内的牛属于牧场主,牧场主每年向蒙牛返还一定数额的牧场固定资产投资费用,这种类型的牧场被业界称为合作牧场或自控牧场。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类似提前收回的牧场或涉及更多。不过就在记者发稿时获得最新消息,经蒙牛与广东牧场双方协商,提前回收资金事宜暂时搁置不执行。
对此,蒙牛乳业公共事务部负责人表示并不清楚此事。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蒙牛的自有牧场并不多,很多均是参股合作牧场。欲提前撤回投资的做法,一方面是受进口液态奶冲击、国内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导致业绩不佳经营压力比较大,提前撤回资金可减少风险,另一方面蒙牛海外建厂后国际步伐加快,下一步来自国外的奶源供应会增加。不过,如此做法肯定会引起合作牧场主的不满,未来杀牛、倒奶现象将会愈演愈烈,奶牛养殖行业或将进入真正的冬天。
自建牧场数成谜 欲提前撤资转嫁风险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2011年,位于广东清远的这家牧场最初是由蒙牛乳业(清远)有限公司投资建立,整个牧场固定资产投资约为2800万元,这一资金不包括购买奶牛的投资。蒙牛清远事业部与牧场主双方签订合作协议,蒙牛负责回收该牧场所产的原奶,而牧场向蒙牛返还固定资产投资,返还时间为20年。
然而上个月,蒙牛忽然向牧场主提出要提前收回投资的决定,收回时限提前到12年,比原定的时间要提前8年,如果不依从这一规定将拒绝收奶。提前回收的牧场并非广东清远牧场一家,而是全国类似合作模式的牧场都将提前收回投资,这样的牧场在全国约有25个左右。
不过该消息并未得到蒙牛官方的证实,蒙牛有关人士表示,不管是蒙牛主管奶源的相关部门,还是蒙牛专门成立的奶源基地建设子公司富源牧业均不清楚此事。
1月14日,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一直谈判未果的提前收回事宜,忽然有了新进展,暂时搁置不收回。
记者查阅各种资料发现,在2011年10月24日,清远市环保局发布的一份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位于清远的这家牧场是蒙牛第二十牧场,总投资3000万元,奶牛养殖规模为1000头,建设单位为蒙牛乳业(清远)有限公司。同年2月份,蒙牛乳业(清远)公开招投标。
知情人士表示,蒙牛仅仅是投资了整个固定资产,包括办公室、牛舍、挤奶厅、运动场、干草棚、青贮窖、污水处理设施等,但并没有对牛群进行投资,牛群均是由牧场主购买,产权均不属于蒙牛。但蒙牛对外均称其为自己的牧场。
“这些牧场不能算是蒙牛的自有牧场,自有牧场是指产权、经营权、投资收益与风险,包括牛群等全部属于自己所有,才叫自有牧场。这种模式建立的牧场只能叫合作牧场或自控牧场。”知情人士说。
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2012年年初,蒙牛专门成立了富源牧业公司,全面加强自有牧场的建设和实施,由富源牧业在全国多个城市筹建自营牧场。截至2013年年底,蒙牛已开始建设8座自建牧场,自建牧场与参股牧场的原奶占比为24%,自建奶源占比为3%。
而援引此前国内某媒体报道则称,蒙牛截至2012年有自建牧场12座,参股牧场26座,奶牛存栏11万头,而富源牧业要在“十二五”末完成新增至少15万头奶牛的规模化牧场建设。
然而在富源牧业的凯发k8官方旗舰厅官网上,一篇发布时间为2013年9月9日的项目简介上显示,富源牧业有山东项目、托县项目、吴忠项目等七个,很多还在规划中。此后关于牧场项目介绍再无更新。
蒙牛集团总裁孙伊萍公开表示,牧场只有自建和参股两种模式。那么蒙牛究竟有多少自建牧场和参股牧场?蒙牛公共事业部负责人纪晓东表示,尚没有参股与自建的具体数字,类似清远牧场模式的也只有几个,目前蒙牛规模化、集约化奶源占比已接近100%。
业内专家表示,蒙牛真正自建牧场并不多,很多都是与牧场主合作或参股建立的牧场,还有一部分是自控奶源的牧场,只负责收奶,但牧场产权、管理权均不属于蒙牛。对于那些由蒙牛投资建设,而产权属于牧场主的牧场来说,8~10年固定资产都已折旧,一旦蒙牛提前收回投资,经营风险则全部转嫁到牧场主身上。
业绩下行压力倍增 或调整战略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蒙牛此举不管是否波及全国其他牧场,但欲提前撤资的做法折射了乳品行业的一些微妙变化。首先,乳品行业消费疲软,带来的库存迅速增加,很多乳企将原奶喷成粉,市场存量至少在30万~40万吨;其次,蒙牛国际化进程提速,未来很多原料将从新西兰进口到中国,势必减少对中国奶源的使用量,国内现有牧场受到冲击。
记者注意到,去年年底,蒙牛减少大型牧场的原奶收购量,限收行为引起牧场不满,倒奶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基于种种原因,很多事件有所平息,但大企业收奶压力依旧比较大,有些依然处于拒收的状态,有些增加了收购量,但并非市场刚需,而是考虑资本市场压力。
记者从广东其他牧场获得消息,2015年原奶收购价格为5500~5800元/吨,2016年新签订的合同下降到5200~5500元/吨,平均每吨下降300元,虽然蒙牛与广东牧场的收奶价格今年还没签订,但价格下调已是大趋势。对于限收的那部分原奶,养殖企业只能以低价卖出,有的都不足2元/公斤,损失惨重。
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蒙牛2015年的业绩下滑比较严重,所以欲提前回收资金很大可能是考虑业绩压力。另外,因为海外工厂的建立投产,战略上可能发生调整。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蒙牛的收入约为255.64亿元,相较于2014年同期258.36亿元,出现1.1%的降幅。而2016年1月4日,国泰君安发布报告指出,受雅士利(01230.hk) 2015年业绩预期较差等因素影响,分别下调蒙牛2015~2017年净利6.8%、7.5%及5.1%。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认为,随着进口液态奶的大幅增加,国内乳品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2015年,1~10月份全国累计进口液奶34.76万吨,同比增长30.7%。全年进口量约为40万吨,这部分进来的液态奶直接冲击了蒙牛的市场份额。目前很多超市的牛奶都在进行买赠促销活动,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液态奶市场产品销售并不好。
奶牛养殖行业面临生死十字路口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乳业现在所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行业的寒冬,而是走到了生死的十字路口。2014年下半年,在河北、山东、陕西一些地方,出现奶农的“倒奶杀牛”现象;现在,这一现象已经从养殖水平最低的奶农,蔓延到了中小牧场,甚至影响到了养殖水平最高的大型规模化牧场。
过去十年来,中国乳业经历行业阵痛,始终没有改变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如果因为市场冲击、资金断裂等原因,导致这些规模牧场倒下,中国乳业过去十年在奶源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就将全部化为泡影。
其次,中国乳业的这种生死之争,关键是要有效使用、有效监管生鲜奶和复原奶这两个“奶仓”:从治标的角度看,就是要规范复原奶的使用。
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全国液态奶产量同比增长仅为4.3%,增幅下降;同期,液态奶进口增长29.9%,10月份增长甚至达到58.2%。目前,中国的牛奶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27%,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奶粉形式出现的。
一方面,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奶农、甚至大型规模化牧场,忍痛将优质原奶倒掉或者喷粉损耗;另一方面,一些加工企业大量进口奶粉,加水勾兑后生产复原奶卖给消费者。这两个数据说明,“倒奶杀牛”现象的发生,不是因为单纯的“原奶过剩”,而是加工和消费选择了哪个“奶仓”的问题。
李胜利表示,不管是在新西兰还是韩国,他们都会通过关税等形式保护本国奶农的利益,但在我国却没有相应的保护政策,导致大量的进口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受各种因素影响,国际奶粉的价格明显比国内低很多,这就使得很多企业选择进口奶源。加工企业的利润很高,而养殖行业却在生死线上挣扎,加工企业应把一部分利润让给上游养殖行业,加速行业进入调整期。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蒙牛对上游凯发k8官方旗舰厅的合作伙伴态度的改变,也许意味着企业正在对奶源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如果乳业巨头对大的养殖企业不抱有积极态度,后者将面临生死决择,那么整个中国奶牛养殖行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